巨頭微博斗法給小開發者帶來機會 By admin 2020/2/28 16:21:06 點擊 新浪微博(http://t.sina.com.cn)召開開發者大會熱鬧非常,據說但凡你從一個會場中有事暫離,你就休想再回到會場里了。這樣的場面,在筆者記憶中,很久沒有出現過了。 新浪出身于門戶,但嚴格意義上,這種類型的信息聚合站點,很難說是一種門戶:它的確為用戶打開了一扇門,但你就在它這個站點里游覽。和搜索引擎不同的是,它并不希望你從它的站點跳躍到其他站點上。這種封閉的網站形式被稱呼為互聯網的“門戶”,實在有些詭異。 從1998年創立以來,新浪一直做的是盡可能把所有信息聚合在自己站點上,而不是指引用戶去往其他站點——這是一種單向的信息數據的輸入。從商業角度講,它也沒有任何理由去和合作者分享它的用戶信息和數據,更不用談將大規模用戶而帶來的巨額收益和合作者拆賬了。 微博這樣東西,改變了它的運營理念。 從產品上講,微博是一個很輕的應用:幾十字的嘀咕。但這種應用正因為很輕,故而對用戶要求不高,由此便可以在門戶的流量優勢上再聚集很大規模的用戶群。新浪自稱,短短一年間,已經累積到了5000萬用戶之巨,這和當年的博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。守著這樣的用戶群體,干瞪眼不發財,是絕對說不過去的。 但包括微博始祖Twitter在內,大家都在一步一步嘗試賺錢的法門,動用自己的力量,在平臺上逐個嘗試可行的方法,效率不高,且成本巨大。而利用第三方開發者的力量,這種不斷的試錯行為,是非常經濟的。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,互聯網的生態環境正趨于巨頭化,單打獨斗的創業者,在這個行當里所能謀求的機會越來越少。他們只有依附在一個平臺上,才有可能得到成功的機會。這就是為什么一個巨頭說要搞開放平臺,第三方開發者會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。 早些年類似“打敗雅虎”的挑戰行為,在今天看來,不僅不切實際,而且連一句口號都不會有人喊了。中國網站站長的最成功者,蔡文勝曾經提出 “改站長為開發者”的說法,在我看來,就是別做雞首了,做牛尾吧。 基于萬維網基礎上的桌面互聯網,正逐步褪去了“創業神話”的外衣。基于互聯網創業,變得十分空洞。倒不如基于互聯網上的某個巨頭去創業,才更實際一些。 巨頭,需要第三方的力量來為它不斷地試錯,最終尋找到一個吸金大法(或者一個吸金體系),創業者,則需要依靠巨頭的規模,減少創業的風險,這就是一場合謀,這場合謀從理論上講,看似是雙贏的,但實際上,當創業者每賺取1元錢收入巨頭分去0.1元之時,后者的財富累積速度,遠遠超過了前者。 不過,比起早年盡可能不給小玩家機會的“剿”策略,今天和小創業者共享利益的“撫”策略,總體上還是一種進步。 我們還必須看到的是,這個行當的巨頭不是只有一家。新浪微博推出了第三方開發平臺,緊隨其后的網易和搜狐,想來不會按兵不動。而騰訊的馬化騰,3Q之戰后他所提到的反思,表明一貫自己撈錢不考慮他人的騰訊,也會有所觸動的。 巨頭之間的抗衡,也會給小型開發者帶來機會。一個成功的第三方應用,雖然給某個巨頭“剝削”了,但它可以在若干個巨頭上都得到利益。生態環境中最重要的平衡,很有可能就此得到建立。 筆者一貫支持“信息渠道集中化,信息制造離散化”的論點,看上去越來越得到實證。前者一門心思于規模,后者專心致志于制造。一個包括巨頭與巨頭之間、巨頭與小團隊之間、小團隊與小團隊之間的動態商業平衡,正逐步顯現。(作者執教于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,新媒體、互聯網觀察者) 詳細